徐冰

徐冰

中国 重庆 1955
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纽约

1955出生于重庆,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,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纽约。作为国际舞台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,徐冰一直以来致力于将东西方文化相互转换,超越文化界线,用视觉语言表达其思想和现实问题。因其独特的创造力,在对文字、语言和书籍的使用上独辟蹊径,对版画、书法与当代艺术等领域之间的对话沟通产生巨大影响。

有价值的作品是多义的,会多层次启示人思维的可能,让人的思维变得活跃。

/徐冰

640

在美国养蚕系列三:蚕花
徐冰,1998,影像记录
尺寸可变

1994至1998年期间,徐冰连续几年在美国养蚕,并发展出一系列作品。之所以选择蚕作为创作主角,是因为他“感兴趣蚕这种动物所具有的文化涵义和自然的变异性”

养蚕系列中的《蚕花》此次以照片形式展出,记录了1998年作品在纽约巴德学院美术馆首次展示的情景。在展览大厅,徐冰用新鲜的桑叶插成巨大的花束,上面放了几百条即将吐丝的蚕。开幕式上,蚕在树枝上啃食桑叶,不久,新鲜的桑叶只留下枝干。随后,蚕陆续在上面吐丝作茧。这瓶花束由葱绿茂盛的枝叶变为金银色蚕茧满布枝干的景观。事物性质像水一样的不确定,一直是徐冰感兴趣的内容。这件作品手法简洁,却包含哲理,也实践了徐冰希望用东方思维的方式来处理当代艺术的愿望

640

徐冰作品《在美国养蚕系列三:蚕花》局部

蚕系列作品确实很费力气,控制和时间很重要。为了展览,我必须让蚕按照我的程序走:开幕时开始吐丝,这些时间都得计算得很精确。问题是,每一季的蚕和每一种蚕周期都不同。所以我得看一些书、咨询专家、还得养两季蚕。在美国,我得先到“孩子教育”部门买蚕卵,放在冰箱里。它生长每一个周期我得先记录下来,比如吃多少桑叶后开始变色―吐丝―形成蚕蛹―化蛾―产卵―再孵化。然后再养一季做正式作品。只有这样,我才能把展览开幕时间,和什么时候把它们从冰箱、或者被卧里拿出来的时间对应起来。我的其他作品也都很复杂。在过程上,我喜欢作品有挑战性,有一定的难度,足够刺激我投入。这样才有理由占用我的时间。

/徐冰

640

徐冰作品《天书》在“风景与书:明珠美术馆两周年庆典展”展出现场,《天书》系列作品以明代宋体字手工刻版,看上去酷似真的汉字,却实为艺术家制造的“伪汉字”
戳图了解更多作品详情

民族性格中的内省、文化基因中的智慧,和我们获得的有关社会主义实验的经验,以及学习西方的经验。这些优质与盲点的部分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我们特有的养料。

/徐冰《我的真文字》

640

徐冰作品《背后的故事:溪山风雨图》在“风景与书:明珠美术馆两周年庆典展”展出现场,艺术家选用元代王蒙山水图册十开中之三幅为摹本,通过使用生活中不起眼的材料及光的调配创造性诠释古代绘画
戳图了解更多作品详情

640

徐冰作品《芥子园山水卷》在“风景与书:明珠美术馆两周年庆典展”展出现场,艺术家在研习中国画著名图谱《芥子园画传》(1679)后,通过拼贴书中的繁多画式,借助雕版印刷将其中的画式重组成一幅山水画手卷
戳图了解更多作品详情